close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對於如何做生態保育推廣,我常有一個難題,總是不擅長把自身的理念宣揚出去,總得在遇到願意慢慢進入我所營造的無聲世界的夥伴時,才能緩緩的開花結果。
這陣子,觀察到了小玉(我的BABY)學校的園長的理念推行行為,才想起,初來乍到這個園地的我,第一次收到園長殷殷切切的理念傳遞email時,心中的疑惑:那麼多的家長,並不是每個都能馬上接受到園長的教學理念,面對這樣的情況,園長難道不會心急嗎?又該怎麼做,園長才能在教育孩子們的同時,也教育到爸爸媽媽們,讓優質的教養方式,在每個家庭中開花結果?要是遇到不講理的爸媽,又該怎麼辦?
在小玉即將提早於11個月大時升班,而我又參加了好幾次園長舉辦的演講及活動之後,我終於明白,園長一直都很努力於家長的教養,但緊事要緩辦,這種觀念傳遞的事情是絕對急不得的,它需要時間慢慢的醞釀,慢慢的成熟,最後才能得到豐收。
面對那些急就章,耐不住性子的人,也只能說,彼此的緣分不夠,所以沒福氣成為人生道路上共同成長的夥伴~
當然,理念不能藏在心裡,只是,也得看時機傳遞。期許自己,能找到那個平衡點,不太早或太晚,把自己的觀念慢慢的進駐在夥伴們的內心。
這幾天,有位志工因為個人因素,決定離開我們的團隊,他雖不願告知詳細的原因,但也給了這個活動一些建議,一些我認為不在我理念範圍內的建議。他說的大意是:希望戶外導覽課程時,不是聽講師對我們導覽,而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去進行導覽,針對哪些物種的切入點在哪....。
為此,我認為很有必要把我規劃這個培訓班的目的好好整理一下。
這些理念與其他人所推行的生態推廣方法之間,並無所謂的對錯之分,但考量到未來要一起為生態推廣而努力,還是希望多少能試著接受我所推行的理念。
今天,在參加了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國際研討會後,我將我心中較為成形的理念寫在小筆記本上,整理於下,相信未來仍會在與志工夥伴的互動中,有所增減,因為我們是要ㄧ起成長的好夥伴:
我的生態保育推廣理念(包含了志工夥伴培訓部分):
1. 藉由專家(老鳥) 的帶領,發現生命的驚奇。
2. 先引發對自然的興趣,再談深入了解物種。
3. 物種的名字不重要,她在地球上扮演了什麼角色、有什麼功能才重要。
4. 我們要培養的是心(對自然的關愛),而不是能力(認識了多少物種)
5. 不提供單一解說腳本,希望由自己去感受、觀察、學習、消化,從而培養出個人獨特的解說風格。
6. 觀察講師 (老鳥) 的導覽方式,從中自我判斷優劣,並擷取適合自己使用的素材,但不一昧模仿。
7. 志工夥伴有疑慮時,都可以隨時提出討論,把現行的模式做更適合整個團體的修正。
8. 導覽是一種人生享受,不是一個工作任務。
9. 輪值排班不只是為了去帶導覽,也讓自己更親近自然。
10.當自身狀態不適合繼續服勤時,就立即申請長假,直到找回對自然的感動。
上述的理念,是從開始培訓志工至今的ㄧ些想法,解說員到處都是,我們又為什麼要培訓我們的解說員? 那是因為,我們想要走的路,跟一般的解說員不一樣。
參加解說時,我最怕遇到解說員像個老師般,ㄧ股腦兒把所有她想的到的動植物名稱,試圖全部倒進我的腦袋中,卻不曾帶領我ㄧ同觀察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或是她會試圖告訴我A種跟B種有何不同,卻從不告訴我她們在生態中扮演的角色,又為什麼這裡看的到A種,那裡只看的到B種。學會去分辨生態系的不同,要從了解物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開始,了解她們的功能或為何生於此,遠比會分辨種類來的更重要。
我更怕遇到拼命趕路的領隊,ㄧ直掛念著前方有哪棵樹是她導覽必講,錯過會覺得超級可惜的健行導覽。自然的體驗應該是要慢行的,到不到的了預定的終點,其實不是那麼重要;在看似不起眼的角落,發現生命之美,才是最重要的。
當然,解說員是需要經驗的累積以及蛻變的,連我自己,都偶會犯上述自己最怕遇到的錯誤,只能在每次的導覽結束後,仔細審視自己的解說過程中,是否遺忘了,把最初的生命感動,傳遞給群眾。經過實務經驗的累積及修正,未來終有一天會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解說員目標。
與大家共勉之~
對於如何做生態保育推廣,我常有一個難題,總是不擅長把自身的理念宣揚出去,總得在遇到願意慢慢進入我所營造的無聲世界的夥伴時,才能緩緩的開花結果。
這陣子,觀察到了小玉(我的BABY)學校的園長的理念推行行為,才想起,初來乍到這個園地的我,第一次收到園長殷殷切切的理念傳遞email時,心中的疑惑:那麼多的家長,並不是每個都能馬上接受到園長的教學理念,面對這樣的情況,園長難道不會心急嗎?又該怎麼做,園長才能在教育孩子們的同時,也教育到爸爸媽媽們,讓優質的教養方式,在每個家庭中開花結果?要是遇到不講理的爸媽,又該怎麼辦?
在小玉即將提早於11個月大時升班,而我又參加了好幾次園長舉辦的演講及活動之後,我終於明白,園長一直都很努力於家長的教養,但緊事要緩辦,這種觀念傳遞的事情是絕對急不得的,它需要時間慢慢的醞釀,慢慢的成熟,最後才能得到豐收。
面對那些急就章,耐不住性子的人,也只能說,彼此的緣分不夠,所以沒福氣成為人生道路上共同成長的夥伴~
當然,理念不能藏在心裡,只是,也得看時機傳遞。期許自己,能找到那個平衡點,不太早或太晚,把自己的觀念慢慢的進駐在夥伴們的內心。
這幾天,有位志工因為個人因素,決定離開我們的團隊,他雖不願告知詳細的原因,但也給了這個活動一些建議,一些我認為不在我理念範圍內的建議。他說的大意是:希望戶外導覽課程時,不是聽講師對我們導覽,而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去進行導覽,針對哪些物種的切入點在哪....。
為此,我認為很有必要把我規劃這個培訓班的目的好好整理一下。
這些理念與其他人所推行的生態推廣方法之間,並無所謂的對錯之分,但考量到未來要一起為生態推廣而努力,還是希望多少能試著接受我所推行的理念。
今天,在參加了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國際研討會後,我將我心中較為成形的理念寫在小筆記本上,整理於下,相信未來仍會在與志工夥伴的互動中,有所增減,因為我們是要ㄧ起成長的好夥伴:
我的生態保育推廣理念(包含了志工夥伴培訓部分):
1. 藉由專家(老鳥) 的帶領,發現生命的驚奇。
2. 先引發對自然的興趣,再談深入了解物種。
3. 物種的名字不重要,她在地球上扮演了什麼角色、有什麼功能才重要。
4. 我們要培養的是心(對自然的關愛),而不是能力(認識了多少物種)
5. 不提供單一解說腳本,希望由自己去感受、觀察、學習、消化,從而培養出個人獨特的解說風格。
6. 觀察講師 (老鳥) 的導覽方式,從中自我判斷優劣,並擷取適合自己使用的素材,但不一昧模仿。
7. 志工夥伴有疑慮時,都可以隨時提出討論,把現行的模式做更適合整個團體的修正。
8. 導覽是一種人生享受,不是一個工作任務。
9. 輪值排班不只是為了去帶導覽,也讓自己更親近自然。
10.當自身狀態不適合繼續服勤時,就立即申請長假,直到找回對自然的感動。
上述的理念,是從開始培訓志工至今的ㄧ些想法,解說員到處都是,我們又為什麼要培訓我們的解說員? 那是因為,我們想要走的路,跟一般的解說員不一樣。
參加解說時,我最怕遇到解說員像個老師般,ㄧ股腦兒把所有她想的到的動植物名稱,試圖全部倒進我的腦袋中,卻不曾帶領我ㄧ同觀察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或是她會試圖告訴我A種跟B種有何不同,卻從不告訴我她們在生態中扮演的角色,又為什麼這裡看的到A種,那裡只看的到B種。學會去分辨生態系的不同,要從了解物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開始,了解她們的功能或為何生於此,遠比會分辨種類來的更重要。
我更怕遇到拼命趕路的領隊,ㄧ直掛念著前方有哪棵樹是她導覽必講,錯過會覺得超級可惜的健行導覽。自然的體驗應該是要慢行的,到不到的了預定的終點,其實不是那麼重要;在看似不起眼的角落,發現生命之美,才是最重要的。
當然,解說員是需要經驗的累積以及蛻變的,連我自己,都偶會犯上述自己最怕遇到的錯誤,只能在每次的導覽結束後,仔細審視自己的解說過程中,是否遺忘了,把最初的生命感動,傳遞給群眾。經過實務經驗的累積及修正,未來終有一天會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解說員目標。
與大家共勉之~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